
中工网讯 近日,在浙江辰鸿纺织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“车间政委”工作室内,工作室负责人何启红向记者展示《车间政委规范化建设操作指南》(下称《操作指南》),“过去凭着责任心干,现在有了《操作指南》兜底,服务职工既有温度还更精准!”这份“工作宝典”的出台,标志着德清县基层思政工作从经验驱动迈向标准引领。
2021年,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总工会组建“车间政委”队伍。目前,这支由246名班组长、劳模工匠、工会主席组成的队伍,化身连接企业和职工的“红色纽带”,累计调解矛盾8900余起、推动1700余人实现技能提升。但随着00后职工人数增多、新兴产业崛起,工作流程不统一、考核评价无依据等问题日益凸显。今年5月,德清县总工会在充分整合“车间政委”工作相关经验后出台《操作指南》,内容涵盖组织架构与职责、选品流程规范化、日常工作机制、培训与能力提升、保障机制等,并同步提出“有场地、有制度、有活动、有考核、有激励”的“五有”标准。
《操作指南》的落地,让“车间政委”工作焕发新活力。有着4年“车间政委”工作经验的尹先花,曾因工作流程不规范、工作界限模糊等问题而心生困惑,“过去职工反映食堂问题,解决过程中会萌生‘手伸太长’的顾虑;组织技能培训时,流程全靠自己摸索。”如今,按照《操作指南》开展工作,她的服务有了清晰方向:不仅推动企业优化了食堂菜品,还规范组织3场技能沙龙,覆盖职工120余人次,活动参与度较以往提升近50%。“现在既有经验打底,又有标准指路,效率和职工满意度都上去了!”尹先花说。
《操作指南》的明确,也让企业对“车间政委”工作的支持转向“主动保障”。“‘车间政委’一直是企业和职工间的‘沟通桥梁’,但因没有统一标准也会担心配合方向偏差问题。”浙江辰鸿纺织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许生军说。《操作指南》推行后,企业按照“五有”标准对“车间政委”工作保障进行全面优化:在车间一楼设立30平方米的“车间政委”工作室,配齐档案柜、谈心沙发等设施;将“车间政委”工作考核结果与企业“优秀团队评选”直接挂钩。“现在按《操作指南》处理各类情况,职工队伍稳定性提升20%,已培养高级工12名。”许生军说,如今企业不仅主动开展“车间政委”培训工作,还专门划拨经费支持“夜间课堂”“技能比武”,支持力度较以往大幅提升。
对职工而言,《操作指南》带来的变化更直接。服务从“诉求回应”升级为“长远规划”。“一直以来‘车间政委’都挺关心我们,有啥诉求找他们基本都能得到回应。但现在感觉服务更‘贴己’,还能帮着做职业规划。”00后职工张一帆对此感受很深。《操作指南》实施后,“车间政委”针对张一帆因学历低产生的自卑,并结合他的兴趣爱好和岗位需求,拟写了一份《个性化成长计划》,制定了“3年考取3本技能证书”的清晰目标,还按流程帮他报名德清县总工会组织的“数控技术夜间课堂”。经过努力,张一帆不仅顺利拿到高级技工证,工资每月涨了2000元,更成了车间里首屈一指的技术能手。
“《操作指南》落地只是起点。”德清县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,县总工会将针对新能源、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,扩大“金讲堂”“夜间课堂”的覆盖面,与全县“百炼争锋”技能竞赛、“百艺争鸣”文体活动形成联动,让“车间政委”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、职工信赖的贴心人,持续探索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德清模式,让党群连心的纽带更牢固、更紧密。
(浙江工人日报记者寿慧桢)
铁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